2023年导游资格证每日一练《全国导游基础知识》8月21日专为备考2023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中国在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答 案:错
解 析:1997年7月1日,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终于结束,中国政府采取“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政策,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2、生漆自古产于中国,漆器制作始于六七千年以前。
答 案:对
解 析:生漆自古盛产于中国,漆器制作始于六七千年以前。
3、孔府菜是山东曲阜孔府的菜肴,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的官府菜。
答 案:对
解 析:孔府菜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也是传统鲁菜的重要流派之一。
4、《拙政园月到风来亭联》:“爽借清风朗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作者是陶澍。
答 案:错
解 析:《拙政园月到风来亭联》的作者是赵之谦,全联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5、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
答 案:错
解 析: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单选题
1、壮族素有()的美誉
- A:铜鼓之乡
- B:孔雀之乡
- C:软玉之乡
- D:鱼米之乡
答 案:A
解 析:铜鼓是壮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之一。
2、对“蛇”的制作有独到之处的是()。
- A:鲁菜
- B:粤菜
- C:川菜
- D:苏菜
答 案:B
解 析:粤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对“蛇”的制作有独到之处。
3、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标志性建筑是()。
- A:白宫
- B:五角大楼
- C:林肯纪念堂
- D:国会大厦
答 案:D
解 析:华盛顿的标志性建筑物是美国国会大厦。美国人把国会大厦看做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
4、妇女有嚼槟榔习俗的民族是()。
- A:苗族
- B:白族
- C:壮族
- D:彝族
答 案:C
解 析:傣族和壮族都喜嚼槟榔。
5、新西兰的()是世界著名的“探险之都”。
- A:惠灵顿
- B:奥克兰
- C:罗托鲁阿
- D:昆斯敦(皇后镇)
答 案:D
解 析:被评为世界最美的十大小镇---皇后镇(Queenstown),是新西兰的“探险之都”,像一颗蓝宝石一样镶嵌在南阿尔卑斯山附近,地理景观多变,被喻为“活地理教室”。
多选题
1、元宵节之夜的活动有()。
- A:赏灯
- B:迎神
- C:猜灯谜
- D:祭祖
- E:吃元宵
答 案:ACE
解 析:元宵节的活动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舞狮子,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2、我国古代木构架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 A:抬梁式
- B:井干式
- C:歇山式
- D:穿斗式
- E:卷棚式
答 案:ABD
解 析: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在主景的前面或两侧添加建筑物或植物的构景手法叫作()。
- A:抑景
- B:添景
- C:夹景
- D:对景
- E:框景
答 案:BC
解 析:抑景是弱化景观的一种景观组织手法,有欲扬先抑之意,一般设在园林入口处;添景是在远方景点和观赏者之间增添乔木、花卉等作为过渡景,让景色丰满有深度;夹景是当孤立的景点在远方,两侧空旷时,用园林建筑、假山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该景点突出有诗情画意。
4、下列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印刷术被称为人类“文明之母”,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
- B:印刷术可以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种类型
- C:雕版印刷术是在宋朝日臻成熟,开始大量印刷书籍
- D:《金刚经》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 E:北宋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是排版印刷的开始,它既经济又快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空前革命
答 案:ABDE
5、《游武夷》一诗的作者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
- A:剧作家
- B:小说家
- C:散文家
- D:诗人
- E: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答 案:BCDE
解 析: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后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