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健康管理师(三级)每日一练《专业实务》6月23日专为备考2023年专业实务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问题目录的主要作用是可以让医生通过对问题目录的扫视,迅速获取病人健康的基本信息。问题目录中所记录的问题可以是明确诊断的疾病,也可以是某种症状、体征及异常的化验结果;可以是生物因素所致的问题,也可以是社会、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从时间跨度上,包括发生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任何时期。
答 案:对
2、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断在衰弱老化和出现病变。
答 案:对
3、研究发现,女性最适合怀孕的年龄是18-35岁,这时母亲和孩子所面临的危险性最小。
答 案:对
4、食物在口腔内受唾液的作用主要是发生物理性变化,基本没有化学型消化作用。
答 案:对
单选题
1、肥胖的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下面( )不是具体干预原则。
- A: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
- B: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
- C:应坚持减重计划,速度要快。
- D: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脂肪的膳食。
- E: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 案:C
解 析:选项C错误,肥胖的干预侧重于生活方式管理的策略,具体干预原则包括:(1)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须终生坚持。(2)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膳食、增加身体活动、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3)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膳食。(4)控制膳食与增加运动相结合,因为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使基础代谢率不致因摄入能量过低而下降,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5)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直过快,不可急于求成。(6)必须同时防治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将防治肥胖作为防治相关慢性病的重要环节。(7)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防止为美而减肥的误区。
2、食盐中致血压升高的成分主要是
- A:水
- B:钠
- C:碘
- D:碳
答 案:B
解 析:食盐中致血压升高的成分主要是钠。
3、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也可以表述为将健康数据转变成()。
- A:风险数据
- B:健康信息
- C:健康风险
- D:健康观念
- E:健康行为
答 案:B
4、体力活动指导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常见的运动伤害是()。
- A:外伤
- B:低血糖
- C:脱水
- D:心血管意外
- E:骨折
答 案:A
多选题
1、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是针对( )。
- A:一般人群
- B:肥胖者
- C:吸烟者
- D: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 E:糖尿病患者
答 案:BD
解 析: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是针对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戒烟产品主要有( )。
- A:戒烟糖
- B:戒烟贴
- C:戒烟茶
- D:戒烟漱口水
- E:戒烟打火机
答 案:ABCDE
解 析: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戒烟产品主要有戒烟糖、戒烟贴、戒烟茶、戒烟火柴、戒烟漱口水、戒烟打火机、戒烟香水等。
3、根据张先生个人基本信息及健康信息,其具有哪些慢性病的患病风险。
- A:家族史
- B:年龄
- C:颈动脉超声
- D:心电图
- E:血糖
- F:肝功能
- G:血尿酸
- H:尿蛋白/肌酐
答 案:ABCDEH
4、下列关于健康风险评估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健康指数评估是一种以大量基础的流行病学数据与个人数据比较以评估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的运算过程。
- B:国民健康是评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 C:健康风险评估是进行有效的健康服务计划和卫生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合理的分配资源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 D:HRA也称为健康系数因素评估。
- E:健康风险评估(HEALTHRISKAPPRAISAL,HRA),也称为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答 案:AD
解 析:A选项一种以大量基础的流行病学数据与个人数据比较以评估个人患病或死亡风险的运算过程是指的健康风险评估。D选项HRA也称为健康风险评估。
主观题
1、健康风险报告包括哪几个部分内容?
答 案:1)个体健康评估报告包括: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健康教育信息;2)人群健康评估报告包括:人口学特征概述1分、健康危险因素总结1分、人群分类2分、建议的干预措施和方法1分等。
2、简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描述高血压的预防和健康管理应从哪几个方面展开?
答 案:1)限制钠盐摄入量
2)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
3)限制饮酒及戒烟
4)减轻体重
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6)其他:戒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3、简述高血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常见形式。
答 案:主要内容(1.血压动态情况2.健康行为改变3.药物治疗4.督促定期检查)常见形式(1.门诊随访管理2.个体随访管理3.群体随访管理4.电话随访和网络随访)
精彩评论